第二十七篇 平安祭的條例

讀經:利未記七章十一至三十八節。

平安祭的條例是很長的條例,論到對基督的享受。沒有基督徒會想到,享受基督還要這樣受規律。新舊約都有警告,論到不當或不法的享受基督。林前十一章十七節說,我們聚在一起,不是受益,乃是招損。二十七節說,『所以無論何人,不配的喫主的餅,喝主的杯,就是得罪主的身體和主的血了。』二十九節說到『那喫喝的,若不分辨那身體,就是給自己喫喝審判了。』在此我們看見,新約的話比舊約的話更嚴肅。

我們現在來看,與平安祭有關的一些條例。

壹 為感謝獻的平安祭,要用調油的無酵餅和抹油的無酵薄餅,並細麵調勻了油作的餅為素祭,一同獻上

第一種平安祭乃是為感謝獻的平安祭。在各種不同的平安祭中,這是最軟弱的一種。論到這種平安祭,利未記七章十二節說,『他若是為感謝獻的,就要用調油的無酵餅和抹油的無酵薄餅,並細麵調勻了油作的餅,與感謝祭一同獻上。』這表徵我們在祂行為上所享受,那作素祭的基督,(無論是無罪的與那靈調和,或是無罪的有那靈膏抹,或是被那靈浸透、柔細的一位,)乃是我們的平安祭,祂被釘在十字架上,流出血來,(西一20,)使我們將感謝歸給神。

貳 要用有酵餅,同著為感謝獻的平安祭,獻上供物

『他要用有酵餅,同著為感謝而獻的平安祭,獻上供物。』(利七13。)這表徵獻祭的人,雖然享受基督這無罪的一位,卻仍然有罪。

為著感謝獻的平安祭所以是最軟弱的平安祭,乃因牠包含酵。這指明獻祭的人仍然有罪,是在軟弱的光景中。

參 在素祭中,獻祭的人要從每一供物中取一個餅作獻給耶和華的舉祭,這要歸給獻平安祭的祭司

『他要從每一供物中取一個餅作獻給耶和華的舉祭,這餅要歸給潑平安祭牲之血的祭司。』(利七14。)這有雙重的意義。首先,舉祭既是在祂升天裡的豫表,這就表徵在各面作素祭的基督,乃是在升天裡獻給神的一位。其次,這表徵這樣一位基督,乃是給那將基督供應為平安祭的人作食物,給他們有分於並享受的。當我們將升天的基督供應給人時,就有分於我們所供應的這位基督。

肆 為感謝而獻平安祭牲的肉,要在獻的日子喫,一點不可留到早晨

『為感謝而獻平安祭牲的肉,要在獻的日子喫,一點不可留到早晨。』(利七15。)這表徵這種祭維持的能力很小,必須在獻的日子完全享受,我們經歷並享受基督的這一面,應該天天都是新鮮的。

我們可能感謝神,向祂獻上平安祭。就在這平安祭裡,我們在神面前享受基督。不過,為著感謝獻的平安祭是個比較弱的祭,其享受不能延續到第二天。這祭持續的能力不大。

伍 所獻的祭,若是為還願或甘心獻的,要在獻祭的日子喫,所剩下的第二天可以喫

『但他所獻的祭若是為還願或甘心獻的,就要在獻祭的日子喫,所剩下的第二天可以喫。』(利七16。)這表徵為還願或甘心獻的平安祭,其維持的能力比為感謝獻的強,可以在獻的日子喫,也可以在第二天喫所剩下的。這表徵我們對基督較強的享受能維持較久。我們獻的祭較強,我們對這祭的享受也會較久。

陸 第三天喫這祭牲的肉,必不蒙悅納,這祭牲乃是可憎之物,喫的人必被定罪

『若在第三天喫了平安祭牲的肉,這祭就不蒙悅納,不算為所獻之人的祭,而成了可憎之物,喫的人要擔當他的罪孽。』(利七18。)這表徵我們享受基督的經歷若是老舊的,必不討神喜悅,與神也是不對的。不法的享受基督,在神看是可憎的。所以在林前十一章,保羅警告我們,來赴主的筵席必須謹慎。

柒 碰著任何不潔之物的祭肉,都不可喫,要用火焚燒

『碰著任何不潔之物的肉,都不可喫,要用火焚燒。』(利七19上。)這表徵享受基督作我們的平安,應當遠離一切的不潔。

捌 未沾染污穢之平安祭牲的肉,凡潔淨的人都可以喫

『至於別的肉,凡潔淨的人都可以喫。』(利七19下。)這表徵享受基督作我們的平安,不僅應當遠離一切的不潔,喫的人也該是潔淨的。

玖 不潔淨的人喫了屬於耶和華的平安祭,必從民中剪除

『但是人喫了那屬於耶和華平安祭牲的肉,卻身上不潔淨,那人必從民中剪除。人摸著甚麼不潔之物,無論是人的不潔,或是不潔的獸,或是不潔的可憎之物,而喫了那屬於耶和華平安祭的肉,那人必從民中剪除。』(利七20~21。)這表徵不潔淨的人若有分於基督作他的平安,就如赴主的筵席,(林前十16~17,)他必從享受主的交通中被除去。(參林前五13下。)不潔淨的人就是有罪的人。這樣的人該從主筵席的交通中除去。

拾 以色列人不可喫牛、綿羊或山羊的脂油

『凡是牛、綿羊、山羊的脂油,你們都不可以喫。』(利七23。)這表徵以色列人在他們日常喫的事上,該顧到神的食物,就如牛、綿羊或山羊的脂油所指明的,這些脂油表徵基督的人位柔和、優美和超越的部分。

這是很重要的事。我們是祭司,在我們喫的事上,要顧到神的食物,我們不該喫脂油,那是神的分。我們執行祭司事奉的時候,是在服事神,所以不該顧到自己的事,乃該顧到神的事。脂油,供物中上好的分,不該給祭司喫,乃該獻給神,讓神滿足。

拾壹 自己死的,以及野獸撕裂的牲畜,以色列人不可喫其脂油,但可作別的用處

『自己死的,以及野獸撕裂的,其脂油可作別的用處,只是你們萬不可喫。』(利七24。)這表徵死的污穢,破壞了神享受基督的意義。神恨惡死亡,不願看到任何與死有關的事。

拾貳 凡喫了獻給耶和華之火祭的脂油,必從民中剪除

『因為凡喫了獻給耶和華為火祭之牲畜的脂油的,喫的人必從民中剪除。』(利七25。)這表徵我們這些享受基督作獻給神之供物的人,該把基督人位超越的部分保留給神,使我們不至於從享受基督的交通中被除去。這享受基督的交通是指擘餅聚會。在擘餅聚會中,我們有享受基督的交通。

拾參 以色列人不可喫鳥或獸的血

『無論你們住在何處,凡是鳥或獸的血,你們都不可以喫。』(利七26。)這表徵為著我們的救贖,我們只該取用耶穌的血。(約六53~56,來九12。)

拾肆 凡喫了任何血的人,那人必從民中剪除

『凡喫了任何血的人,那人必從民中剪除。』(利七27。)這表徵凡把基督的血看作俗物的,必從享受基督的交通中除去。我們必須把基督的血看作特殊、特別且珍貴的。我們若喫其他的血,就使基督的血成為凡俗的。這乃是罪。

拾伍 獻平安祭牲的人要從他的供物中帶些來,獻給耶和華當作火祭,脂油要燒在祭壇上歸給神,胸要在耶和華面前作搖祭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

『那獻平安祭牲給耶和華的,要從他的平安祭牲中把供物帶給耶和華:他要親手把火祭獻給耶和華;他要把脂油和胸帶來,好把胸搖在耶和華面前作搖祭。祭司要把脂油在祭壇上燻著獻上,但胸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。』(利七29~31。)這表徵我們這些以基督為平安祭的,該把基督超越的部分(脂油)獻給神作神的滿足,並把基督在祂復活裡愛的部分(胸),給事奉的人享受。

搖祭是指在復活裡的基督。平安祭上好的部分是為著神的,要用火焚燒歸給神。愛的部分,就是胸,要歸給我們這些事奉的人,作我們的享受。

拾陸 平安祭牲的右腿要給祭司作舉祭

『你們要從平安祭牲中,把右腿給祭司作舉祭。亞倫子孫中獻平安祭牲的血和脂油的要得這右腿為分。』(利七32~33。)這表徵基督在升天裡力量的部分(右腿),是給事奉的人作他享受的分。

二十九至三十三節啟示,上好的部分,就是脂油,要歸給神;愛的部分,就是胸,以及力量的部分,就是右腿,要歸給事奉的人。我們越供應基督作平安祭,越把基督作平安祭獻給神,就越有基督愛的度量和加強的能力。這樣,我們就更剛強,也更滿了愛。

拾柒 耶和華從平安祭中,取了搖祭的胸和舉祭的腿,給祭司作他們永得的分

『我從以色列人的平安祭牲中,取了搖祭的胸和舉祭的腿,給祭司亞倫和他的子孫,作他們從以色列人永得的分。』(利七34。)這表徵神在我們享受基督作平安祭中,已經把基督愛的度量和加強的能力,分給我們這些新約的祭司,作我們事奉神所享受的永分。

拾捌 這是從耶和華的火祭中,亞倫和他子孫受膏的分,在他們被帶來作祭司事奉耶和華的日子給的

『這是從耶和華的火祭中,亞倫受膏的分,並他子孫受膏的分,在他們被帶來作祭司事奉耶和華的日子給的。這些是在他膏他們的日子,耶和華吩咐從以色列人中賜給他們的;這是他們世世代代永得的分。』(利七35~36。)這表徵享受基督愛的度量和加強的能力,與神膏我們作祭司供職有關。

我們已為神所膏,成為祭司,神已將基督愛的度量和加強的能力分給我們。因此,我們能愛,也能站立作祭司事奉。

拾玖 這是燔祭、素祭、贖罪祭、贖愆祭、承受聖職和平安祭的條例

『這是燔祭、素祭、贖罪祭、贖愆祭、承接聖職和平安祭的條例。就是耶和華在西乃山所吩咐摩西的,是祂在西乃曠野吩咐以色列人獻供物給耶和華之日說的。』(利七37~38。)這表徵我們承接祭司的職任,必須有包羅萬有的基督作全部五種供物,也必須照著這五種供物的條例。

三十七節把五種祭和承接聖職擺在一起,這指明五種祭乃是為著承接聖職的。在承接聖職的時候,神將這些供物的各面,分配給祭司享受。

我們在一至五章看見,這些供物有特別的次序:燔祭、素祭、平安祭、贖罪祭和贖愆祭。這記載不是照著道理,乃是照著實際的經歷。但在頒佈五種祭的條例時,次序卻大大更改了。這裡燔祭的條例在先,接著是素祭、贖罪祭、贖愆祭和平安祭的條例。後者的次序是照著神經綸的整個圖畫。在神的心裡,祂的心願是要基督作我們的四種祭:燔祭、素祭、贖罪祭和贖愆祭。燔祭是贖罪祭的資格,素祭是贖愆祭的資格。這四種供物,兩種是為著資格,兩種是為著結果。贖罪祭和贖愆祭是為著特別的結果。當這四種祭進行的時候,結果就是平安。這平安乃是神所要的。神的心是要我們享受祂那圍繞著祂兒子基督的經綸。基督是我們的燔祭、素祭、贖罪祭和贖愆祭,使我們可以享受祂作平安。在我們的感謝、許願、和甘心祭裡,我們享受基督作我們與神的平安。這乃是神經綸總和的記載。

在利未記一至七章,我們有兩種記載:照著經歷的記載,與照著神經綸總和的記載。四種祭:燔祭、素祭、贖罪祭、贖愆祭,全都是給我們在各面享受基督作我們與神的平安的。

CopyrightⒸ 2016-2023 臺灣福音書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