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七篇 在我们实际生活里常时的救恩

读经:腓立比书一章十九至二十一节,二章十二至十六节。

照着腓立比书,在我们实际的生活里,有一种常时的救恩。说这救恩是常时的,意思是说,这种救恩是我们可以天天、每时每刻来经历的。

为着显大基督的主观救恩

在腓立比一章和二章里,保罗两次用到救恩一辞。在一章十九节他说,‘因为我知道,这事…终必叫我得救。’在二章十二节,他对腓立比的圣徒说,‘就当恐惧战兢,作成你们自己的救恩。’一章十九节的得救,是指保罗被囚在罗马时所经历的救恩。保罗是个道地的犹太人,却远离本乡,被关在罗马的监狱里。用今天的话说,保罗是罗马帝国的阶下囚。一个犹太人竟关在罗马的监狱里,实在是件羞耻、不名誉的事。保罗大部分的时间可能是和守卫用铁链锁在一起。一个受过教育的上流犹太人,竟和罗马监狱里的守卫同锁,实在是一种侮辱。这样一位主耶稣的使徒,竟如此下监,也是一种羞辱。然而,保罗作见证说,他的处境终必叫他得救。

保罗在一章十九节所指的,不是脱离火湖和脱离神审判的永远救恩;那种救恩是客观的。这里保罗所想的,乃是非常主观,可以经历的救恩;这救恩不是一次永远的救恩,乃是每时每刻所经历的救恩。

当保罗说他盼望他的景况终必叫他得救时,他所想的并不是得释放出监牢。有些读腓立比书的人,也许以为保罗盼望藉着众圣徒的祷告,特别是腓立比圣徒的祷告,使他得以释放出监牢。然而,按照一章十九至二十一节的文法结构,这里的得救绝不是这个意思。十九节的得救与二十节有关;那里保罗说,没有一事叫他羞愧,无论是生,是死,总叫基督在他身体上照常显大。因此,二十节就是十九节所题之得救的说明。所以这里的得救,包括没有一事叫我们羞愧,却在凡事上显大基督。

这里的得救,意思实在不是指得释放出监牢,乃是指不论保罗的景况有多艰难,多羞辱人,却没有一事叫他羞愧,反叫基督在他身体上显大。甚至和一个守卫锁在一起,也不能拦阻保罗显大基督。这就是我们所说常时救恩的意思。

实际上,‘常时’一辞还不彀说明一章十九节的救恩。我们所有的语言都与文化有关。我们文化中不存在的东西,就没有言语可以表达。这里的救恩太奇妙、太美好了,没有言语能彀描述得完全。保罗即使在监狱中,也不至于羞愧。他知道他不至于羞愧,反而要显大基督。这就是保罗的救恩。

假如保罗没有在主里喜乐,反而为他的景况哀哭,还抱怨说,‘我是个受过教育的犹太人,也是主耶稣基督的使徒。祂呼召我、任命我、差遣我,现在我却在监狱里,和一个守卫锁在一起。真是不幸!’保罗若哀哭、抱怨,他就必定蒙羞。然而,保罗不哀哭,也不抱怨。相反的,他在主里喜乐。凡到监狱去看望他的人,都会惊奇、诧异。也许保罗甚至还向狱卒作见证,说他在主里很高兴,他是在主里喜乐。保罗在监狱里享受基督,也许就是欧尼西母(一个脱逃的奴隶)得救的主要原因。每一个在狱中观察保罗的人,都会看见一个赞美主并喜乐洋溢的人。

保罗在腓立比下监的时候,他和西拉唱诗赞美主。(徒十六23~26。)腓立比信徒必定知道保罗在狱中的经历。他们知道,保罗和西拉的赞美使地大震动。毫无疑问,保罗在罗马的监狱里,照样操练向主唱诗赞美。别人能发现他一点没有抱怨或哀哭,反而在主里喜乐,向祂歌唱赞美,并为祂作见证。这就是常时的救恩。

享受常时的救恩以活基督

我们许多人作了多年的基督徒,却从来没有听过这常时的救恩。当然,我们都清楚永远的救恩,这种救恩是客观的。我盼望大家都清楚,我的确不轻看永远的救恩。我宝贝且深深珍赏这救恩。在神永远的救恩里,祂拯救我们脱离火湖和祂公义的审判。但是,日复一日我们必须往前,在实际的生活里经历常时的救恩。保罗在狱中,不仅享受神永远的救恩,以及这种救恩所带给他的盼望;他也时时刻刻享受常时的救恩。享受这样的救恩就是活基督。实际上,活基督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享受常时的救恩。

神救恩的每一方面都带我们从消极的事物里出来,并引我们进入积极的事物里。消极一面,保罗蒙拯救不至于羞愧;积极一面,基督在他身上显大。这是何等奇妙的救恩!

从普通事物中蒙拯救

保罗在腓立比二章十二节告诉腓立比的圣徒说,‘就当恐惧战兢,作成你们自己的救恩。’一章十九节里常时的救恩,是为着在特别景况中特别的人;二章十二节里常时的救恩,乃是为着在一般景况中所有的信徒。我们已经看见,一章十九节的救恩在保罗被囚的特别景况中拯救了保罗,叫他不至于羞愧,反而显大基督。现在我们必须看见,照着二章十二节的上下文,常时的救恩也能拯救信徒脱离他们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事物。

从十四至十五节我们看见,这些普通的事物包括发怨言、起争论、指摘、搀杂、瑕疵、弯曲、悖谬、黑暗。这些事物乃是各处堕落人类光景的共同特点。不论我们在那里,都会有发怨言、起争论、指摘、搀杂、瑕疵、弯曲、悖谬和黑暗。这些情形不仅在社会中普遍存在,甚至也发生在信徒的家庭生活里。妻子发怨言,丈夫起争论,都是常有的事。可能妻子埋怨一件事情,丈夫就为自己表白。这样,丈夫和妻子都有可指摘之处,双方都有搀杂和瑕疵。有时候,夫妻也以弯曲和悖谬彼此相待。谁能说自己从未以弯曲待人?就连儿女也可能以弯曲待他们的父母。虽然我们接受了神永远的救恩,但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弯曲的,在某些事上并不完全诚实、正直。因此,对十四至十五节所题到的这些消极事物,我们所需要的乃是常时的救恩。

保罗告诉我们,我们必须作成我们自己的救恩。我们作成这样的救恩,就能从发怨言、起争论、指摘、搀杂、瑕疵、弯曲、悖谬、和黑暗中蒙拯救。要蒙拯救脱离这些事的确不容易。保罗特意使用这些辞,以指明众人共有的堕落光景。

将生命的话表明出来

然而,一章十九节的救恩如何有消极的一面和积极的一面;照样,二章十二节的救恩也有两面。十四至十五节说到消极的一面;在十六节保罗则说到积极的一面:‘将生命的话表明出来。’‘表明出来’原文意应用、陈明、供献。将生命的话表明出来,就是向人陈明、供献生命的话,并将生命的话应用在他们的景况里。不论我们在那里,我们必须将生命的话表明出来;我们必须将生命的话陈明给人。我们供应给周遭之人的,不该是怨言或争论的话,也不是任何弯曲、悖谬的事。我们只该供应生命的话。

将生命的话表明出来,与活基督乃是同一件事。我们何时活基督,我们就将生命的话表明出来。我们再一次看见,腓立比书是一卷论到经历基督和活基督的书。保罗在这封书信里所写的,都与经历基督和活基督有关。

我盼望我们对于必须天天在实际的生活里享受常时的救恩,都有深刻的印象。我们需要一种救恩,是可称作我们自己的救恩。这救恩不是拯救我们脱离火湖,也不仅仅拯救我们脱离罪,乃是拯救我们脱离发怨言、起争论、指摘、搀杂、瑕疵、弯曲、悖谬和黑暗。我们经历了这救恩,自然而然就将生命的话表明给我们周围的人,陈明给他们,并应用在他们身上。这就是活基督。

特别的景况和一般的景况

腓立比一至二章给我们看见常时的救恩,这救恩一面是为着在特别景况中特别的人,另一面是为着在日常生活一般景况中的所有信徒。因着神主宰的安排,我们也许会成为一个处于特殊景况的人。保罗被囚在罗马的监狱中,就成为这样的人。囚禁使他成为一个景况特别艰难的人。但是,那种景况正好提供他一个绝佳的机会来经历并享受常时的救恩。我们有时候也会遭遇特别的景况。例如,一位弟兄突然失业了,这位弟兄就需要一章十九节的救恩。

我们的景况多半相当平凡、普通。我们已经指出,堕落人类日常的光景包含了发怨言、起争论、和许多其他消极的事。在婚姻生活里,我们需要常时的救恩,使我们蒙拯救脱离发怨言和起争论。我们也需要常时的救恩,好蒙拯救脱离弯曲和悖谬。例如,一位弟兄可能对妻子不诚实、不正直。因此,他需要现今、常时的救恩。他若不经历这救恩,就无法将生命的话表明出来。

我们每日都需要常时的救恩,好拯救我们脱离一切基督以外的事物。这种救恩带我们进入一种光景,使我们自然而然的活基督。这样,在我们的生活里,我们就将生命的话陈明给人。我们所表明出来的生命的话,也就是基督自己。因此,将生命的话表明出来,就是活基督。

在婚姻生活里,我们何等需要主常时的救恩!假如一位弟兄在屋外作工,妻子叫他吃饭。但是他作得太专心了,所以没有回答。妻子叫了几次之后,就开始埋怨、抱怨。丈夫的反应可能是起争论,为自己表白。在这种情况中,他们彼此都以弯曲、悖谬相待。因此,他们都需要常时的救恩。

我感谢主,在祂的恢复里,主得着了许多爱祂并追求祂的圣徒。虽然我们都追求主,但我们必须承认,至少在某种程度上,我们还是以弯曲待人,特别是对待我们的家人。父母和儿女之间彼此的关系可能不是正直的。这暴露出我们需要每日的救恩,好拯救我们脱离堕落的光景。

保罗认识堕落之人的光景。在腓立比一章,他陈明自己的事例,作为神常时救恩的例证。接着在二章他指出,这救恩也是为着在日常生活一般景况中的所有信徒。即使一章十九节的救恩可能不常专特的应用在你的景况中,但你不能否认,你需要二章十二节的救恩。也许你不是特别的人,有特别的遭遇。但你总是一个普通的人,活在平常的景况中。在一般日常的生活中,我们都受发怨言、起争论、弯曲、悖谬的困扰。因此,我们每日都需要常时的救恩。

活基督的意义

我们需要这种救恩,不仅带我们脱离消极的事物,更带我们进入荣耀的光景里,就是向我们周围的人陈明生命的话。一章十九节的救恩将我们带进一种光景里,叫基督在我们身上显大;而二章十二节的救恩将我们带进一种光景里,使我们向人表明活的基督作为生命的话。我们得着这种每日、每时都需要的救恩,就是实际的活基督。

你知道活基督是什么意思么?活基督就是不论在何种景况,基督都在我们身上显大,并且没有一事叫我们羞愧。因此,一章十九节的救恩就等于活基督。享受并经历这样的救恩,就是活基督。此外,活基督也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里,蒙拯救脱离发怨言、起争论、弯曲和悖谬,并向我们每日所遇见的人陈明我们活的主作为生命的话。何等浩大的救恩!我们都需要这种每日、常时的救恩,而这救恩一点不差就是基督自己。

CopyrightⒸ 2016-2023 臺灣福音書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