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:雅各書二章一至二十六節。
保羅在提後二章十五節說到正直的分解真理的話。正直的分解真理的話,意即將神話語的各部分,正確、正直、毫不曲解的揭示出來。歷代以來,許多聖經教師盡力正直、正確的分解聖言。然而,許多教師無法把這件事作得盡善盡美。
改教時期,路德(Luther)率先正確的分解聖言。他看見因信稱義應當與行為分開。雖然路德能彀在一些原則上概略的分解聖經,但他沒有能力詳細的分解。可以說,他曉得聖經中的大路,卻不曉得其中的街巷。
十八世紀,新生鐸夫(Zinzendorf)被主興起,分解聖經的事多少有點改進。十九世紀,英國弟兄們在達祕(John Nelson Darby)的帶領下被主興起,弟兄們更能正確的分解聖經。今天許多基要的神學都是跟隨英國弟兄們的神學路線。到了本世紀,因著主的主宰與憐憫,祂把我們興起來。我們站在前人的肩頭上,如今不僅能按著大路分解聖經,也能按著街道、巷弄來分解聖經。
我們已經指出,路德稱雅各書為『稻草書信』。路德這麼說,主要是因著雅各書二章中所寫的話。路德這話指明他沒有正確的領會這一章,也無法詳細的分解主的話。他不曉得二章十四節的『救』字與永遠的救恩無關。這一節說,『我的弟兄們,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,卻沒有行為,有甚麼益處?難道這信心能救他麼?』有些人錯誤的用這一節來教導人,說得救不是憑著信心。
十四節的『救』字與十三節所說的審判有關:『因為那不憐憫人的,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;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。』照上下文看,這一章的得救乃是脫離無憐憫的審判。十三節所題的審判不是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,那個審判要斷定人是得救還是滅亡。這一節的審判乃是基督再來的時候,在空中審判臺前的審判。所有的聖徒被提之後,都要顯在基督的審判臺前。永遠救恩的問題已經解決了。然而,主還要按著自由的律法,就是照著整本新約來審判聖徒,而不是按摩西的律法。這個審判不是要斷定我們是否永遠得救,而是斷定我們要得賞賜,還是要受無憐憫的審判。
我們要得救脫離無憐憫的審判,就需要有憐憫與愛的行為。這些行為證實,我們有信心的結果,不僅使我們得救免於沉淪,也使我們得救脫離基督審判臺前無憐憫的審判。那些沒有憐憫與愛之行為的人,就要受無憐憫的審判。這意思是說,他們要受懲治,作為基督審判臺前審判的結果。
已往許多聖經教師沒有看見這些經文裡的『巷道』,他們只看見一些大街。因著主的憐憫,並藉著我們由前人所得的幫助,在此我們就能看見分解主話的正確方法。在這一章裡,有一條巷道。因著我們能彀正確的分解這一段話,我們就能看見,這裡的得救不是免於沉淪,而是脫離基督審判臺前無憐憫的審判。
照這一章看,藐視貧窮的弟兄就是殺人。(二3,11。)這就是不憐憫弟兄。倘若我們不憐憫貧窮的弟兄,主再來的時候,就要對我們施行無憐憫的審判,結果我們就會受苦。如果我們要得救脫離這樣無憐憫的審判,我們對弟兄就必須有憐憫和愛的行為。這些對貧窮弟兄的行為會證實我們的信心是活的,結果甚至能拯救我們脫離基督審判臺前無憐憫的審判。這就是對這些經文的正確領會,這種領會來自詳細正確的分解主的話。
歷代以來,對於雅各書有種種不同的見解。雖然路德說這卷書是稻草書信,但好些虔誠、敬虔的人都贊同雅各。弟兄會,尤其是達祕,從時代的觀點來評論雅各書。達祕很強的指出,這卷書具有猶太的特徵。然而,連達祕也沒有看見雅各書真正的地位和內在的內涵。
許多年前,我們講解雅各書的方式,是將因行為稱義和因信稱義調和。在我們今天所得的光中,我們看見這種解釋並不準確。雅各在二章說到因行為得救。已往我們對這一點的解釋是說,因信稱義是裡面的事,因行為稱義是外面的事。因信稱義是裡面的種子,因行為稱義是外面所結的果子。這種解釋相當籠統,應用也不準確。在雅各書二章裡,因行為得救與我們魂的得救(一21)有關。這不是永遠得救,免於沉淪;而是我們的魂得救,脫離基督審判臺前無憐憫的審判。
在二章九至十節雅各說,『但你們若按外貌待人,便是犯罪,給律法定為犯法的。因為凡遵守全律法,卻在一條上失腳的,他就是犯了眾條。』按外貌待人就是輕看貧窮的弟兄,並抬舉富足的弟兄。照雅各在十一節所說的,輕看貧窮的弟兄就是殺人。
在十二節雅各繼續說,『你們既然要按自由的律法受審判,就該照這律法說話行事。』這個審判不是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,因為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是審判不信的人。雅各在十二節是論到基督審判臺前對信徒的審判。我們必須清楚,這個審判不是為著永遠得救或永遠沉淪;反之,這個審判與賞賜或懲罰有關。此外,基督審判臺前的審判不是按摩西的律法,而是按自由的律法,也就是按新約。摩西的律法要用於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,但自由的律法乃是基督審判臺前審判的根據。
在十三節雅各說,『因為那不憐憫人的,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;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。』我們若輕看貧窮的弟兄,就是不向他施憐憫。如果今天我們不憐憫弟兄,將來我們站在基督審判臺前的時候,基督也不會憐憫我們。
雅各在十三節告訴我們,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。憐憫是導致愛的第一步。我們若沒有憐憫,就不會有愛。我們必須曉得,在基督面前我們是極其貧窮的。如果我們今天憐憫貧窮的人,到了基督審判臺前審判的時候,基督也會憐憫我們。這就是憐憫向審判誇勝的意思。
我們再來看十四節:『我的弟兄們,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,卻沒有行為,有甚麼益處?難道這信心能救他麼?』現在我們曉得,這一節是指得救脫離基督審判臺前無憐憫的審判。我們也許會說自己有信心,卻不憐憫貧窮的弟兄。這意思是說,我們宣稱有信心,卻不愛這位弟兄。這樣的信心能救我們脫離將來基督審判臺前的審判麼?當然,這樣的信心不能救我們脫離那審判。
十五至十六節支持這種見解:『若有弟兄或姊妹經常是赤身露體的,又缺了日用的食物,而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,平平安安的去罷,願你們穿得暖,喫得飽;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,有甚麼益處?』這段經文進一步指明,十三節的審判與我們怎樣對待弟兄有關。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:這裡的審判不是永遠得救或永遠沉淪的問題。十五至十六節說到我們對弟兄的態度,和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。我們對聖徒的態度,對於我們在基督審判臺前得不得賞賜,乃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。
在十七至十八節雅各接著說,『信心也是這樣,若沒有行為,就是死的。有人會說,你有信心,我有行為;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,我便由我的行為,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。』這裡的行為乃是憐憫弟兄、愛弟兄的行為。這段經文裡的信心和行為也不是永遠得救的問題,而是關係到得救脫離基督審判臺前無憐憫的審判。
雅各的著作與時代的問題息息相關。但就著神的經綸安排來說,他所看見的並不清楚。這裡的經綸安排,意思是指神新約的經綸。經綸,原文意思是家庭安排,指神的管理。
雅各是從馬利亞生的,馬利亞也是主耶穌的母親。如果你讀路加二章所記載馬利亞的讚美,你會看見其中包含了許多引自舊約的話。這指明馬利亞非常敬虔,和施浸者約翰的父母很像。馬利亞是個敬虔的人,對於舊約裡神的話滿有認識。因此,雅各是由一位敬虔的母親撫養長大的。沒有疑問,馬利亞的敬虔乃是在舊約時代,當然她也以舊約的方式教導兒女要敬虔。然而,馬利亞也許從來沒有看見神新約的經綸。
最終,雅各相信了主耶穌。沒有疑問,這是他所作的一大轉變。但雅各信主以前,從舊約的角度來看,他已經是很敬虔的了。
我們可以將這位雅各與彼得、雅各、約翰比較。約翰和雅各是兄弟,也是這封書信的作者雅各的表兄弟,因為他們的母親是馬利亞的姊妹,而馬利亞是主耶穌和這位雅各的母親。約翰、雅各和彼得一樣,同是沒有受過教育的加利利漁夫。主耶穌甚至稱雅各、約翰兩兄弟為『雷子』。主復活後,這位寫雅各書的雅各成了使徒。(加一19。)最終,他成了耶路撒冷召會中領頭的長老。(徒十二17,十五2,13,二一18。)相較之下,這位雅各也許比彼得、約翰、雅各還要敬虔,還要有學問。他通曉舊約,也許特別通曉箴言。耶路撒冷的人非常尊重這位雅各,他成了當地信徒中間最有影響力的人。
雅各是耶路撒冷最有影響力的信徒,這事實可由加拉太二章十一、十二節記載的事得到證明。這裡我們看見,從雅各那裡來的幾個人,未到以先,彼得和外邦人一同喫飯。(保羅不是說他們從耶路撒冷來,而是說他們從雅各那裡來。)那幾個人從雅各那裡來到以後,彼得害怕,就退去,隔離自己。這指明連彼得也怕雅各,並且證明雅各在耶路撒冷是最有影響力的人。行傳十五章也證明雅各的影響力很大。不僅如此,行傳二十一章還告訴我們,保羅末次上耶路撒冷的時候,他去見雅各。行傳二十一章不是說保羅去見長老們,而是說他去見雅各;所有的長老都聚集在他那裡。因此,雅各是長老職分的中心。他非常有勢力,整個局面都受他的影響。
在行傳二十一章,我們能看見雅各的影響力究竟如何。雅各向保羅指出,耶路撒冷信主耶穌的有好幾萬,並且都為律法熱心。因此,雅各鼓勵保羅帶著幾個有願在身的人一同到聖殿去。雅各在行傳二十一章裡的話,使我們看見他著作內在的內涵。
雅各的確相信主耶穌,他書信中有好些點證實這件事。首先雅各說,眾光之父用真理的話生了我們。(一17~18。)這是新約的重生。雅各也說到用溫柔領受那栽種的話。(21。)這也是新約的事。然後雅各接著說到完備自由的律法,(25,)以及內住的靈。(四5。)在五章他題起召會的長老們,這是說到召會。此外,雅各在二章一節還說到『相信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』。
然而,除了這些關於神新約經綸積極的事以外,雅各也把舊約的東西帶進來了。例如,他說到會堂。他也指明,對他而言,遵守完備的律法就是看顧孤兒寡婦。這話滿了舊約的味道。雅各沒有說到活基督,在靈裡生活行動,以及過建造基督身體的生活。反之,他的例證是來自舊約,或有舊約的味道。甚至雅各的禱告也是照著以利亞的方式。雅各囑咐長老們,要照著以利亞在舊約裡禱告的方式,為病人禱告。照樣,他也囑咐我們要按著約伯的忍耐和申言者的恆忍,等候主來。這兩個例子也都是引自舊約。因此,雅各書乃是舊約的事物與神新約經綸的混雜。
雖然我們有保羅著作的所有生命讀經信息,也可能看見了新約裡神聖啟示的中心焦點,但我們可能仍在陰霾的氣氛中。我們也許以為具有美好的品格就是敬虔,也可能對敬虔有天然或宗教的領會。我們對敬虔的觀點也許不是照著神新約的經綸。我們又一次看見,我們對神新約的經綸需要有清楚的異象。
CopyrightⒸ 2016-2023 臺灣福音書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