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经:以弗所书四章二十二至二十四节,加拉太书二章二十节,提摩太后书三章十六节上,以弗所书六章十七至十八节上。
在本篇信息中,我要说到读箴言正确的路。
圣经首先启示神。(创一1。)整个宇宙是个奥秘,这奥秘的中心乃是神。神创造天地。若没有神,就没有什么能存在。
圣经给我们看见的第二件事是神的说话,神的话。希伯来一章一至二节上半说,‘神既在古时,藉着众申言者,多分多方向列祖说话,就在这末后的日子,在子里向我们说话。’因此,圣经里首先有神,然后有神的说话,就是从祂口中所出的话。
创世记一章一节说,‘起初神创造,’约翰一章一节说,‘太初有话。’这话成了肉体。(14。)首先是神,然后是话,再后话成了肉体。
我们习惯说神成为肉体;然而,说话成为肉体也许更准确。这话成肉体的一位,就是在肉体里的基督,作神的具体化身。现在有三样:神、话、在肉体里的基督。话,就是神的儿子基督,成了肉体。
第四,在肉体里神的儿子,就是话,成了赐生命的灵。(林前十五45下。)所以,有神、话、在肉体里的基督和那灵。
以弗所六章十七节说,‘接受…那灵的剑,那灵就是神的话。’照着希腊文法,本节指明那灵就是话。这符合基督在约翰六章六十三节的话:‘我对你们所说的话,就是灵,就是生命。’因此,有神、话、在肉体里的基督作话的具体化身、那灵,和再一次的话。
在‘神人’一书里,我指出圣经给我们看见神人、新人、新造、基督的身体和新耶路撒冷。这里我要指出,这一切都是出自神、话、基督作话的具体化身、那灵、以及是话的那灵。没有这五样东西作因素,我们就无法有神人、新人、新造、基督的身体和新耶路撒冷。不但如此,这五个因素乃是一。神就是话;话就是基督;基督就是那灵;那灵就是话。今天这五样都在我们重生的灵里,甚至与我们的灵调和为一灵。(林前六17。)
箴言这卷书虽然记载在神的话里,但不是直接从神来的话,而是许多智慧人的话,尤其是所罗门的话。同样,圣经多半不是神直接的话。然而,旧约有许多是神的说话,如创世记一章三节,那里神说,‘要有光。’虽然箴言是圣经里的一卷,但我们若凭着天然的人来接触,箴言对我们就不是神的话。
在林前七章二十五节上半,保罗说到婚姻:‘我没有主的命令,但我…题出我的意见。’这里保罗清楚的说,他所要说的不是神的话,乃是他的意见。在四十节他继续说,‘但我想我也有神的灵了。’这说明一个事实:圣经满了人的话,就是神子民的话。但这些话也是神的话,因为这些是在圣经里,而圣经是神的呼出,(提后三16上,)就是神将祂自己呼出来。
我们若凭着天然的人,凭着心思来接触圣经里的话,这话对我们就不是神的话。但我们若运用灵来到圣经跟前接触神,话就成为那灵。我们读箴言时,这该是我们的经历。这卷书里的话是智慧人的话,但我们若在祷告的灵里,运用灵来接触这些话,每句话对我们就都成为灵和生命。我们众人看见这点,是很重要的。
我们在基督里的信徒不再是旧人-我们乃是新人。然而,无论我们多么新,我们仍有我们的人性。神没有撇弃我们受造的人性,乃是重生这人性。不错,基督钉死、了结了堕落的旧人,但祂用神的生命重生我们由神所造的人性,使其有新生的起头。
复活是在钉死以后;若没有复活,就无法有重生。(彼前一3。)基督在十字架上所了结的,是堕落的人性,堕落的旧人,但神所造的人性仍要复活。在复活里,神圣的元素拔高重生的人性。现今我们重生成为新人以后,仍有我们的人性,但这是复活、重生的人性。
因为这是信徒很难领会的事,我们就需要有关于旧人和新人的清楚异象。一面,我们老旧、堕落的人性,在基督的钉死里已被了结;另一面,我们由神所造的人性,藉着基督的复活,有了新生的起头,得了重生。因此,我们已被了结,也有了新生的起头。今天我们所有的人性,不是老旧、被了结、堕落的人性,乃是新的、有新生起头、拔高的人性。
在加拉太二章二十节上半保罗说,‘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;现在活着的,不再是我。’我们若只留意经文这部分,也许以为保罗在说,他的人性已全然被了结,因为他说,‘现在活着的,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。’但基督活在那里,活在谁里面?保罗答覆这问题,说,‘基督在我里面活着。’不但如此,保罗立刻接着说,‘并且我如今在肉身里所活的生命,是我在…信里…所活的。’首先保罗宣告:‘我…钉十字架;现在活着的,不再是我,’然后他说,‘我…活。’钉死的‘我’是旧‘我’。活着的我是新的、重生的‘我’,重生的人性。
现在我们能领会,箴言在我们的基督徒生活中该有的地位。因为我们仍有我们的人性,我们就需要正确、属灵的箴言,不是要培养我们天然的人,乃是要培养我们重生的新人。例如,某位弟兄关于道理,能说得很多,但他在日常生活中,也许对许多事都非常懒惰、轻率、并且没有秩序。这样的人的确需要藉着箴言培养他重生的人性。
我们都需要箴言培养我们的新人。我们来读箴言,需要一个运用我们的灵同那灵接触话的人。然后箴言里的话,对我们就成为灵和生命,不是培养我们天然的人,乃是培养我们重生的新人。
CopyrightⒸ 2016-2023 臺灣福音書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