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篇 國度奧祕的揭示(六)

在我們來看網的比喻之前,我要再說到寶貝和珠子。在聖經裡,七這數字是由四加三,三加四,或六加一組成的。聖經裡首次題到七這數字,是由創造的六天加上安息日的一天所組成的。在啟示錄裡,七個召會是由三加四組成的。七印首先是由四加三,然後是由六加一組成的。七號和七碗也是同樣的原則。在馬太十三章,七這數字首先是由四加三,然後是由六加一組成的。前四個比喻都與食物有關,但第五和第六個比喻與為著建造的變化有關。雖然連最硬的麵包也會發酵,但珠子和寶石卻不會發酵。不但如此,餅或硬麵包可能被澆在其上的水毀壞,但寶石或珠子卻不會。

主在馬太十三章的話,不僅僅是豫言或道理,也是今日基督教關於召會和國度實際情形的一個景象。主論到國度奧祕的話並不是理想或飄渺的,乃是可實行的。因此,我們若要領會這些比喻,必須仰望主給我們一些實際的應用。我們對比喻的領會必須配合實際的情形。

你若看今天的基督教國,就會看見真基督徒是麥子,假基督徒與真基督徒攙雜在一起,阻撓真基督徒長大。在世界各地,尤其是歐洲,我們看見假基督徒多於真信徒。在義大利和巴西這樣的天主教國家裡,很難在許多所謂的基督徒中間找到一個真基督徒。所以,把稗子解釋為假基督徒,不僅是道理的,照著歷史和當前的情形來看,也是實際的。此外,大樹立在我們面前。每天我們都看見基督教國巨大的外表。這不是道理,也不僅是豫言,在我們眼前有豫言實際的應驗。我們也到處都看見酵。在基督教國裡,每樣事物都有酵。基督教國的每一方面和每一角落都發了酵。倘若有一點真理,就有大量的酵加進去。這是今天真實的光景。

我們可以實際的解釋前四個比喻,並且實際的應用牠們。如今對第五和第六個比喻,我們也必須如此。最近主給我們看見領會這些比喻實際的路。我們要實際的領會任何豫言,就需要事實。只有看見事實,我們纔能實際的領會這些比喻的豫言。在主的恢復裡,我們有寶貝和珠子。在前四個比喻中,有麥子、稗子、芥菜和酵。我們不是稗子;我們是麥子和細麵。然而,在主的恢復裡,僅僅作麥子和細麵並不彀。我們若只是麥子或細麵,就不會滿足。在主的恢復裡,也有珠子和寶貝,就是寶石。在主的恢復裡,祂必須得著像珠子那樣純淨、堅實、真正的召會。在這樣的珠子裡,沒有任何攙雜或不透明。反而牠是全然純潔且明亮的。你若要知道在主恢復裡的召會是甚麼,就看珠子。你看珠子,就會知道召會該是甚麼。雖然我們還不完全滿意,但我們能說,在主恢復裡的召會就像珠子一樣。不論麵包多麼堅實,還是可能發酵。但召會成了珠子,就不會再發酵了。誰能把酵放在珠子或寶石裡?

在主的恢復裡,我們必須一面像珠子,另一面像寶石。說到生命,我們是珠子;說到生活,我們是寶貝,寶石。看看新耶路撒冷:所有的門都是珍珠,牆卻是用寶石建造的。珍珠門是為著進入,為著開始;牆是為著彰顯。召會是我們的生命,國度是我們的生活。我們是召會,已經從撒但所敗壞的世界蒙了重生。但我們不僅是為著開始、進入的珍珠,我們也是為著彰顯的寶石。這表徵我們的生活是在屬天的管治之下。這就是國度。就著召會說,我們是珠子,有生命,新開始,入口。就著國度說,我們是寶貝,寶石,立在那裡,是建造起來的,在屬天的憲法之下彰顯基督。這是我們的生活,和我們的彰顯。

有些教師說,國度與以色列有關;但可能沒有人說,珠子與召會有關。那些把國度與以色列連在一起的人,太注重道理和時代,一點也不實際。我們不僅需要在道理或時代方面應用寶貝和珠子的比喻,也需要在實際方面應用。我們要實際的應用,就必須看見,在基督教國存在的時期,主在作工要得著寶貝和珠子。基督教國繼續與麥子、稗子、大樹和麵裡的酵在一起。但主不僅講了四個基督教國的比喻,也講了兩個真實且正當召會生活的比喻。主恢復裡的召會是在第五和第六個比喻中。今天主恢復裡的召會是寶貝和珠子。就著生命說,我們是珠子;就著我們的生活說,我們是寶貝。為著生命,我們是珍珠門;為著我們的生活,我們是用寶石建造的牆。後者是國度生活,就是在神管治權之下的召會生活。

這使我們能對新耶路撒冷有更完滿的領會。十二個珍珠門表徵召會是入口;用寶石建造的牆表徵國度,彰顯在屬天管治之下的生活。當你說,『主耶穌,我何等感謝你,我有神聖的生命。』這就是珠子。然而當你說,『主阿,賜給我更多的恩典,使我靈裡貧窮並且清心,使我在你的管治之下,使我受你對付,以致我裡面沒有任何石頭或荊棘,並且活在屬天的憲法之下。』這樣你立刻就成為寶貝。一面,我們是珠子;另一面,我們是寶貝。

第五個比喻說到人找到了寶貝,第六個比喻說到商人尋找珠子。為著國度,基督是那人;為著召會,祂是商人。這符合整本聖經的觀念。國度需要人。要在地上得著神的國,就需要一個人。基督來作這人,祂不是作第一個人,乃是作第二個人。首先,這人找到了國度。然後,因著以色列人的棄絕,神就把國度向猶太人藏起來。為著召會,基督是商人,總是在尋找,要得著珍貴的東西。為著國度,那人買了田地,就是地。祂買地的原因是國度在地裡。然而,商人要得著珠子,沒有把海買下來,他只買了珠子。基督直接買了珠子,但祂沒有直接買寶貝,祂乃是直接買田地。雖然基督贖回了召會和地,但祂沒有贖回國度。國度不需要贖回或購買的人。然而,失去的地,就是神所創造,然後失去的地,需要贖回的人。此外,召會是神所揀選且豫定的人,也需要一個買主,因為這些人失喪了。所以,國度只需要一個人,但召會需要商人和贖回的人。

柒 永遠的福音及其結果

四十七節說,『還有,諸天的國好像網撒在海裡,聚攏各樣的水族。』這比喻相當於二十五章三十二至四十六節所說的。這裡的網不是象徵召會時代所傳恩典的福音,乃是象徵大災難時,要向外邦世界所傳那永遠的福音。(啟十四6~7。)撒網的海象徵外邦世界,各樣的水族象徵萬民,所有的外邦人。(太二五32。)

許多世紀以來,網的比喻一直被誤解並誤用。許多人說,網象徵恩典的福音。他們把這比喻比作稗子的比喻,說稗子的比喻裡有真信徒和假信徒,網的比喻裡有好人和壞人。他們宣稱好人是麥子,壞人是稗子。倘若這是真的,那麼主耶穌就不太智慧,因為祂用了兩個比喻說到同樣的事。

我們需要再來看七這數字如何構成。首先,牠是由六加一組成的。馬太十三章的前六個比喻與召會有關。在召會中有不正常的信徒,在召會周圍有假信徒。因此,前六個比喻直接或間接與召會有關。但在召會之外的人,在世界裡的人如何?當然這需要一個比喻說到他們。如果馬太十三章的七個比喻只說到召會,那麼就沒有一個比喻說到萬民了。這樣,馬太十三章就不完全了。第七個比喻,網的比喻,與召會無關,卻與世界,萬民有關。

那些與召會有關的人分為三組:正常的真基督徒,得勝者;不正常的真基督徒,失敗者;以及假基督徒。主回來的時候,假基督徒,稗子,要捆成捆,丟到火爐裡,就是扔在火湖裡。那將是稗子的定命。正常的真基督徒,得勝者,要遷到國度的實現裡,與基督一同作王。不正常的基督徒要被擺在一個地方,受懲治、管教並刑罰。這六個比喻使我們清楚看見真基督徒和假基督徒。第七個比喻,網的比喻,說到世人的定命。

這裡的網不是恩典的福音,乃是在啟示錄十四章六、七節所傳永遠的福音。(見啟示錄生命讀經第四十七篇。)大多數基督教教師忽略了這福音。在大災難期間,反對所有宗教的敵基督,要逼迫基督徒和猶太人。基督將視這些受逼迫的基督徒為自己的弟兄。因著敵基督要逼迫猶太人和基督徒,就有一位天使要奉差遣傳永遠的福音。永遠的福音和恩典的福音在內容上完全不同。恩典的福音是傳悔改並相信主耶穌。然而,永遠的福音要說,人應當敬畏神、敬拜神,牠沒有觸及悔改的問題,也不需要信心。因著敵基督要自封為神,設立自己的像,並且強迫人拜那像,永遠的福音就告訴人要敬拜那創造天、地、海的神,不要敬拜敵基督的偶像。此外,永遠的福音吩咐人要敬畏神,因為敵基督要領他們逼迫並殺害神的子民。那些殺害神子民的人必定聽見,神要來替他們伸冤。所以他們都必須敬畏神。

聖經說,基督是神所設立,要審判活人和死人的那一位。(徒十七31,提後四1。)基督回來時要審判活人,這要發生在千年國之前。除了猶太人和基督徒,歷代還有許多不信的人,他們多半在主回來之前死了。但祂再來時,有些人仍然活著。這些活著的人將是萬民。基督回來時,祂要向他們執行審判。祂不是照著摩西的律法,也不是照著恩典的福音,乃是照著基督回來之前三年半所傳永遠的福音審判他們。在聖經裡,摩西的律法和恩典的福音,都是神審判的根據。在啟示錄十四章所傳永遠的福音,將是基督審判列國活人的根據。

馬太二十五章說,基督回來時,要聚集萬民。這段話沒有說到猶太人或信徒,卻說到萬民。有些人爭辯說,萬民不可能是主的羊。但詩篇一百篇啟示,普天下的人都是主的羊。因此,在主眼中,地上的萬民都是祂的羊。祂回來時,要把他們都聚集在祂榮耀的寶座前,在那裡祂要根據永遠的福音審判他們。照著馬太二十五章,王要照著他們對待他小弟兄的方式審判萬民。在大災難期間,猶大人和基督徒要大大受苦。他們將缺乏衣食,並且生病下監。那些聽見永遠的福音,並且敬畏神、敬拜神的人,將隱密的幫助信徒,給他們一些財物或物質的援助。王視那些善待信徒的人為綿羊,卻視那些不善待信徒的人為山羊。山羊要被扔在永火裡,綿羊卻要遷到千年國,作地上的公民。

前六個比喻說到與召會有關的各方面。網的比喻說到屬世的人。召會是出自海中的珠子。召會從海中被呼召出來之後,留在海中的就是要活在外邦世界裡的萬民。主回來時,要差遣天使收集所有海中的東西。他們聚集在主榮耀的寶座前之後,將照著他們在大災難期間對待信徒的方式被分開。善待信徒的要視為綿羊,好人;惡待信徒的要視為山羊,惡人。好人要遷到那從創世以來(不是在創世以前)為他們所豫備的千年國。這些好人將成為要來國度裡的公民,惡人卻要被扔在永遠的火湖裡。這就結束了這世代。

馬太十三章給我們清楚的異象。在這一章裡,我們看見七個比喻結束了這個世代。主要照著前六個比喻對待召會,並且照著最後一個比喻對待世界,萬民,藉此結束這個世代。在這些比喻中,我們看見了諸天之國奧祕的各方面。有這幅清楚的圖畫在我們面前,我們就曉得我們在那裡,以及我們要去那裡。我們也曉得不信的人在那裡,他們要去那裡,以及他們的定命是甚麼。

捌 新舊東西的庫藏

在本章末了,主說了一個附加的比喻。五十二節說,『祂又對他們說,因此,凡經學家作諸天之國門徒的,就像一個作家主的人,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。』主說了七個關於國度奧祕的比喻之後,把作門徒的經學家比喻為家主,這家主有一個庫藏,就是新舊東西的豐富貯藏。這些新舊的東西,不僅象徵聖經的新舊知識,也象徵在國度裡生命的新舊經歷。

這附加的比喻論到一個作了諸天之國門徒的經學家。經學家就是舊約裡的學者,懂得摩西和申言者書的人。在這比喻中,主不是用『相信』這辭,乃是用『作…門徒』這辭。這樣一個有學問的人,作了諸天之國的門徒。從前他是舊約時代的學者,但如今他作了諸天之國的門徒。這就是說,他已受教進入神新的經綸。他曉得神舊的經綸,但如今他已受教進入神新的經綸。為這緣故,他被比喻為一個作家主的人,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。新東西和舊東西放在一起,就有寶貴的東西。使徒保羅就是這樣的人。他原是舊約的經學家,有一天他受教進入神新約的經綸。因此,保羅能拿出新舊的東西來。這使他有資格寫希伯來書。在這卷書中,保羅拿出許多舊東西,用新東西作解釋。

主說這比喻時,期待祂的聽眾裡有些會成為經學家,而不都是像彼得、約翰、雅各、安得烈那樣的漁夫。主耶穌是智慧的,在新經綸轉彎的時候,祂必須到加利利去尋找沒有學問的漁夫。但在轉彎之後,就需要一些有學問的人實現所有的奧祕。儘管那些加利利人聽見主講說一切的奧祕,但他們不是經學家。彼得在他的著作裡沒有題到許多舊約的事,約翰也沒有。但保羅不是加利利漁夫,他是作國度門徒的經學家。因此他有豐富的貯藏,豐富的庫藏。

主的恢復不僅需要無學問的加利利人,也需要經學家。主對加利利漁夫講說國度的比喻之後,說了另一個關於經學家作諸天之國門徒的比喻。主似乎說,『你們加利利漁夫必須聽這話。你們不足以實現神新約的經綸。我能用你們轉彎,但轉彎之後,你們就不彀了。我需要一些經學家。我需要像在迦瑪列腳前受過教的大數掃羅那樣的人。』在這件事上,我們看見主的智慧。青年人,你們需要進最好的大學,得著學位,然後你們就會成為經學家。今天主不僅需要加利利漁夫來轉彎;祂也需要經學家。

門徒聽見關於國度奧祕的比喻時,也許非常喜樂,並且說,『阿利路亞,我們加利利漁夫,知道一切國度的奧祕!』但主也許說,『你們很喜樂,但我仍然需要一些經學家。真遺憾,你們沒有一人是經學家。彼得,你會適合於五旬節那天,適合於撒網並捉住許多人。但這麼多人被帶進召會以後,你要怎樣對待他們?你們加利利漁夫沒有能力作這事。我需要一些滿有知識的經學家,一些受教進入我經綸的經學家。這些經學家要從他們的知識和經歷中拿出新舊的東西來。』因著保羅在宗教上的精深,他能寫加拉太書。然而彼得無法寫這樣一卷書。這由彼得後書的話得著證實。(彼後三15~16。)在撒網的事上,也許他是帶頭的漁夫,但他在猶太宗教上並不精深。彼得不像大數的掃羅那樣認識利未記和詩篇。因此,所有的加利利漁夫都被經學家的比喻征服了。我們若把這比喻應用在保羅身上,我們就看見他有何等豐富的庫藏。他能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道理和新舊的經歷。我盼望有些青年人會成為經學家。為著主今天的恢復,我們需要漁夫,也需要經學家。

CopyrightⒸ 2016-2023 臺灣福音書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