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经:马可福音七章三十一节至八章二十六节。
我们在本篇信息要交通七章三十一节至八章二十六节。马可福音这一段话论到五件事:医治耳聋舌结,(可七31~37,)食饱四千,(八1~10,)无神迹给法利赛人,(八11~13,)警告提防法利赛人和希律的酵,(八14~21,)以及医治伯赛大的瞎子。(八22~26。)
在七章三十一至三十七节,我们看见主医治一个耳聋舌结的人。在七章以前,马可福音所记载的医治,多半是医治整个人。譬如,彼得的岳母发烧,(一30~31,)她得着医治,乃是整个人得着医治。另一个事例是瘫子得医治。(二3~12。)他得着医治,也是整个人得医治。患痳疯者得洁净,(一40~45,)也是这样。但是,七章三十一至三十七节中不是整个人得医治,乃是特别的器官得医治。事实上,马可七章以后的医治,都是医治特别的器官,而不是整个人。得医治的主要有三种器官:眼睛、耳朵与舌头。
我们可以说,马可福音医治的顺序是这样:一般的医治,暴露人内心的光景,主作为饼,作生命的供应,以及专一的医治某些器官。这也是我们属灵经历的顺序。我们得救时,我们经历了一般的医治。以后,我们心里面的光景被暴露了。然后,可能在我们进入召会生活以后,学习享受主作我们内里的饼,就是生命的供应。接着,我们的耳朵、舌头、与眼睛都得了医治。一些在召会生活多年的人,仍然需要这些器官得着专一的医治。
马可七章三十二节说,‘有人带着一个耳聋舌结的人,来就耶稣,求祂按手在他身上。’这个耳聋舌结的人,象征人在属灵上又聋又哑,不能听见神的声音,不能赞美神,(赛三五6,)也不能为神说话。(五六10。)口哑是由于耳聋。奴仆救主医治的救恩,先是对付他的耳朵,而后抹他的舌头,这样足能治好这人的耳聋舌结。
马可七章三十三至三十四节说,‘耶稣暗暗的领他离开群众,到一边去,就用指头探入他的耳朵,吐唾沫抹他的舌头,望天叹息,对他说,以法大!就是,开了罢!’三十三节翻作‘探入’的希腊字,或作‘插入’。奴仆救主将指头探入聋子的耳朵,表征对付他听话的器官;(参赛五十4~5,伯三三14~16;)用唾沫抹他的舌头,表征用祂口里出来的话,涂抹哑吧说话的器官。这就是祂的医治。
马可七章三十一至三十七节里这个耳聋舌结的人,描绘出我们今天的光景。三十二节告诉我们,这人是舌结的,就是说话困难的。在召会的聚会中难于开口,这岂不是你的光景么?我信我们中间许多人都承认,我们在聚会中实在难于开口。因此,七章里这个耳聋舌结的人,把我们众人的需要描绘了出来。
耳聋通常是舌结的原因。在许多事例中,聋子常是哑巴。因为说话是根据听觉。孩子听人说话,就学习说话;至终,孩子就把他所听见的说出来。藉此我们看见,孩子是靠听而学会讲话。我们可以说,他所听的成了他所说的。
你知道我们在聚会中难于开口的原因么?我们说话困难,因为我们不注意听主的话。如果我们比较注意听,我们就自然而然会说话。
我们要操练听主说话。当我们听主的话,主的话就会渗透我们全人;我们就能流利的说话。然而许多人不好好听话,所以说话就非常吃力。如果我们注意听神的话,至终,我们所听的就成为我们所说的。
有时候,召会中领头的人鼓励众圣徒在会中说话。然而,有人尽力要说话,却似乎无话可说。问题是在于他们的听力。我们若不听主的话,在聚会中就无话可说。
耳聋舌结的人得医治,是紧接着主作儿女之饼的记载。这指明我们享受主的喂养以后,还要进一步得医治。我们的耳聋舌结特别需要得医治。奴仆救主在执行祂的福音服事时,另一步往前的服事乃是医治。
我们已经指出,马可福音是一卷渐进的书。我们一步又一步的往前,从主的喂养进到我们的耳聋舌结得着医治。我们需要说,‘哦,主耶稣,我感谢你的喂养。你喂养我,是为着医治我。主阿,你的喂养是为着医治我的耳聋与舌结。’
我们若不享受主的喂养,就很难为祂说话。我们中间许多人能见证,我们来到召会生活中享受主的喂养以前,很难在聚会中公开祷告。我们不但没有好好的听,使我们所听的成为我们所讲的;我们也没有享受主作我们的粮食。然而,我们进到召会生活以后,就享受祂作我们的饼。我们的心先被暴露,然后得着喂养;接着,我们的耳聋舌结得了医治。按照马可七章的顺序,在叙利腓尼基妇人的事例之后,就是耳聋舌结的人得着医治。
我们已经着重的指出,说话在于听话这个事实。我们不该不听话就想说话。如果我们没有听就说,必然会乱说。所以,我们应该先好好的听,然后才能讲出来。我们需要带着一个目的来听,就是要把我们所听的重复说出来。我们若都这样的来听话,那么我们很多人在召会聚会中说话,必无困难。因着我们不再耳聋,我们说话就不再有困难。
我们要得着一般的医治,比较容易。主耶稣不必触摸我们,我们就可以经历这样的医治。譬如,五章的妇人只摸主衣服的繸子,就痊愈了。但是我们的耳朵与舌头若要得着专一的医治,就需要主明确的触摸我们。
在三十三节,主暗暗的领耳聋舌结的人离开群众,到一边去,就用指头探入他的耳朵,吐唾沫抹他的舌头。这指明我们的耳朵若要得医治,就需要主领我们离开群众,到一边去;然后祂就可以用指头探入我们的耳朵,吐唾沫抹我们的舌头。
医治耳聋,只需要主用指头探入耳朵。但要医治我们的舌头,我们需要从主口里出来的唾沫抹我们的舌头。这表征我们需要从主口里出来的话,膏抹我们说话的器官。
哦,我们何等需要主开通我们的耳朵!我们的耳朵长久以来向神的话、神的说话是关闭的。我们也需要主话里的素质抹我们的舌头。我们不能说话,我们是舌结的,因为我们缺少主的‘唾沫’,就是从祂口里出来之话的素质。我们的舌头需要被这种素质涂抹,我们需要让主话的素质成为抹我们舌头的膏油。我们若让主用祂话的素质来膏我们的舌头,那么我们口吃的舌头就能流利的说话。
奴仆救主医治耳聋舌结的人之后,就叫四千人吃饱。(八1~10。)八章二节说,‘我对这群众动了慈心,因为他们同我在一起已经三天,也没有什么吃的了。’在这里,奴仆救主慈怜、同情和亲切顾人的美德,生动且甜美的显示在祂的人性里。
食饱四千的事例指明我们得医治、能听能讲以后,就有资格喂养别人。今天许多基督徒不彀资格喂养别人,因为他们还是耳聋舌结。如果我们不细心听神的话,舌头没有被涂抹,我们就不能喂养别人。惟有我们得到一般的医治,也得到专一的医治以后,我们才有资格喂养别人。
在叙利腓尼基妇人的事例里,主耶稣是惟一喂养人的人;但在食饱四千的事例中,所有的门徒都成为喂养人的人。这指明我们听话与讲话的器官得了医治后,就能成为一班喂养人的人。我期望这是主恢复里的光景。我相信圣徒们的听、讲器官得到专一的医治后,他们都会成为喂养人者,能向人陈明真理,以此喂养他们。我们要有这样的喂养,就需要专一的医治,就是我们的耳朵与舌头得着医治。
主叫四千人吃饱以后,‘法利赛人出来,同耶稣辩论,向祂寻求一个从天上来的神迹,想要试诱祂。’(八11。)主耶稣灵里叹息说,‘这世代为什么寻求神迹?我实在告诉你们,没有神迹给这世代了。’(12。)这次,法利赛人并不是来控告,也不是来批评,乃是来求个神迹。像今天许多人一样,他们假装属灵。然而,主知道他们的心,不愿显神迹给他们看。
今天有一班真诚的基督徒,他们已经得到主专一的医治,也能喂养人。但是有些人是假装、假冒为善的人,他们假装寻求属灵的神迹,假装有属灵的目的。
主耶稣在八章十四至二十一节接着警告门徒,要提防法利赛人和希律的酵。主在十五节说,‘你们要当心,提防法利赛人的酵,和希律的酵。’酵在圣经里象征邪恶的事,(林前五6,8,)和邪恶的教训。(太十六6,11~12。)法利赛人的酵是他们的假冒为善,(路十二1,)希律的酵是他政治上的败坏和不公正。主警告门徒要提防这两种酵,就是法利赛人假冒为善的酵,和希律不公正的酵。
我们在马可八章十六至二十一节看见,门徒不明白主所说关于酵的话。他们只想到饼:‘他们就彼此议论,说,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饼罢。’(16。)当他们听见‘酵’这个字,立即想起饼,因为他们晓得他们带在船上的饼并不彀。今天,我们常常也像门徒一样,听了一篇信息以后,却没有正确的领会或解释。
在八章二十二至三十六节有一个瞎子得着医治:‘他们来到伯赛大,有人带一个瞎子来,求耶稣摸他。’这个瞎子表征失去内里的视力,在属灵上眼瞎的人。(徒二六18,彼后一9。)
马可八章二十三节说,‘耶稣拉着瞎子的手,领他到村外,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,按手在他身上,问他说,你看见什么没有?’奴仆救主拉着瞎子的手,表明祂对有需要之人亲切、慈爱的关心,彰显出祂的人性。
主拉着瞎子到村外,这可指明,奴仆救主不愿让众人看见、知道祂要为这瞎子作的事,因为祂吩咐瞎子说,连这村子也不要进去。(26。)从属灵方面说,这也可指明奴仆救主要瞎子和祂有一段私下且亲密接触的时间,使祂能将恢复视力的元素注入他里面。凡是属灵眼瞎的人,都需要与奴仆救主有这样接触的时间。
主为着进一步专一的医治,就吐唾沫在瞎子眼睛上,按手在他身上。瞎眼连于黑暗。(徒二六18。)要看见,就需要光。奴仆救主的唾沫可象征从祂口里出来的话,将神生命之光传输给接受的人,使他得复明。奴仆救主这样吐唾沫,加上按手,比带瞎子来的人为瞎子所求的摸,要丰富得多。主按手在瞎子身上,指明奴仆救主与瞎子联合为一,为要将祂医治的元素注入他里面。
主问瞎子看见什么没有,瞎子回答说,‘我看见人了,见他们像树行走。’(可八24。)这可说明人属灵的看见。在属灵恢复的初期,他看见属灵的事物,如同这瞎子看见人像树行走;经过进一步的恢复,他就样样都看得清楚。
二十五节说,‘于是耶稣又按手在他眼睛上,他定睛一看,就复了原,样样都看得清楚了。’这也许指明,当我们的眼睛痊愈后,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见神的事。
二十六节总结说,‘耶稣打发他回家,说,连这村子你也不要进去。’奴仆救主这位神的奴仆,在祂全部的尽职中,都不喜欢显扬。
我们在本篇信息看见,奴仆救主进一步专一的医治人的听、说、看三个器官。我们这样蒙了医治,就能看见关于神的事。因此,门徒在本福音的下一段落,就开始看见基督并认识基督。
CopyrightⒸ 2016-2023 臺灣福音書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