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本篇信息中,我們要來看我們被豫定得兒子名分的事。以弗所一章五節說,『按著祂意願所喜悅的,豫定了我們,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,歸於祂自己。』在四至五節的文法結構中,主詞和主要述詞不在五節,而是在四節。四節說,『就如祂在創立世界以前,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,使我們在愛裡,在祂面前,成為聖別、沒有瑕疵。』主詞是『祂』,而主要述詞是『揀選』。這兩節可以寫成這樣:『就如祂,既豫定了我們,就揀選我們。』神的揀選不能和祂的豫定分開,二者是一件事的兩面。神的揀選與祂的豫定並行,而祂的豫定和祂的揀選乃是一。很難說那一個在前面。
豫定得兒子的名分,乃是神所賜的第二項福分。我們在前篇信息曾指出,神所賜的第一項福分,是蒙揀選成為聖別。
在已過的永遠裡,神豫定我們得兒子的名分,在創立世界以前,為祂所揀選的人標出了定命。神豫定的目標乃是兒子的名分。我們甚至在被造以前,就被豫定為神的兒子。因此,我們這些神的造物,需要由祂重生,好有分於祂的生命,成為祂的兒子。兒子的名分,不僅含示兒子的生命,也含示兒子的地位。神所標出的人,有生命成為祂的兒子,也有地位承受祂。
『豫定』,原文也可譯作『豫先標出』。豫先標出是過程,豫定是豫先決定定命的目的。神在創立世界以前,揀選了我們,豫先標出了我們歸於某種定命。
神揀選並豫定我們,乃是照著祂的先見。(彼前一2。)這指明我們與神的關係,是由神照著祂的豫知所開始的。
神豫定了我們,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。『藉著耶穌基督』,意即藉著神的兒子,就是救贖者。藉著祂,我們得蒙救贖,成為神的眾子,有神兒子的生命和地位。
神按著祂意願,就是祂定旨,所喜悅的,豫定我們得兒子的名分。這啟示我們,神有一個意願,在其中有祂的喜悅。神按著這喜悅,照著祂心所喜愛的,豫定我們作祂的兒子。以弗所書不像羅馬書以人有罪的光景為立足點,乃是以神心中的喜悅為立足點;因此,以弗所書更深且更高。
在四節,我們看見神揀選我們成為聖別。然而,成為聖別是程序,不是目標。目標乃是兒子的名分。我們已經被豫定得兒子的名分。換句話說,神揀選我們成為聖別,使我們可以成為祂的兒子。因此,成為聖別是過程,程序;成為神的兒子纔是目的,目標。神不是僅僅要一班聖別的子民;祂渴望得著許多的兒子。對我們而言,似乎神揀選我們成為聖別就彀了;我們也許完全滿意於此。然而,神揀選我們成為聖別,乃是為著一個目的,這目的就是使我們得以成為神的眾子。
讓我們拿烤蛋糕作例子。姊妹烤蛋糕時,首先將各種成分與麵粉調在一起,而豫備麵團。當這些成分與麵團混合時,我們可以說麵團是成為聖別的一幅圖畫。首先麵團被分別出來,然後藉著加上各種成分而成為聖別。這位姊妹混和了麵團以後,就把麵團作成某種形狀。照樣,神首先分別我們,然後將祂自己─父、子、靈,放進我們裡面。接著就是混和的過程。我們說神將我們混和,意思是說祂攪擾我們;我們也許喜歡過平靜的召會生活,但神時常進來把事情攪翻。雖然如此,這卻是正常基督徒的召會生活。
成為聖別就是與神調和。神聖別我們,是藉著把祂自己放進我們裡面,然後使我們與祂的性情調和。這乃是關乎性情的事,是使我們的性情因祂的性情而變化。我們生來是屬人的、天然的,但神要我們成為神聖的。這事能發生惟一的路,乃是藉著將神聖的性情放進我們裡面,並使我們與之調和。神乃是這樣使我們聖別。因此,成為聖別是變化我們性情的程序;然而,這還不是目標。目標乃是與模成或成形有關。這就是神揀選我們成為聖別的同時,還需要豫定我們成為兒子的原因。成為聖別是性情的事,但成為兒子是模成的事。神的眾子乃是一班模成特定形狀或樣式的人。
啟示錄一章裡的金燈臺,說明了這事。在性質上,燈臺是金的,但在形狀上,牠是燈臺。為了產生金燈臺,首先材料必須是精金。這是指程序說的。但這程序的目標,乃是產生具有確定形狀的燈臺。照樣,成為聖別乃是使我們成為神兒子的程序。
當我看見聖別是為著神兒子的名分時,我對自己說,『你怎麼能把聖別本身當作目的而滿足?你只能以作神的兒子為滿足。』因此,我們不僅是聖別的,我們也是神的兒子。我們不僅有神聖別的性情,我們也有祂兒子的人位。所以,我們不僅是聖別的個體,也是神的兒子。
所有的基督徒都知道,在基督裡的真信徒就是召會。但召會不僅僅是一班得救的人;召會乃是在性情上成為聖別,並作神的兒子的團體人。這個團體人必須成為聖別,被神的性情浸透、調和。這樣,他們就成為神的兒子。這樣的一班人就是召會。
今天基督教的光景離此甚遠。在基督教裡,我們看見成群得救的人,但他們仍然是凡俗且屬世的,毫無聖別可言。不僅如此,他們生活不像神的兒子;反之,許多人生活像罪人之子。雖然許多人相信主耶穌,蒙寶血洗淨,由聖靈重生,他們卻仍舊是屬世且凡俗的,在他們的生活中沒有聖別的標記;他們與鄰居、朋友、和親戚沒有兩樣。雖然如此,他們卻說自己是召會。這對神是何等的羞辱,對召會是何等的羞辱!召會乃是由一班分別歸神,被神的性情浸透,並完全成聖,而生活像神兒子的人所構成的一個團體人。召會當然不該是一班生活像罪人之子的屬世基督徒;說這樣的一班人是召會乃是羞恥。
倘若我們宣稱是召會,我們就必須問自己是不是一班被分別、被聖別的人。我們有否分別歸神並被神浸透?我們是否在地位和性質上都因神的性情被聖別,生活像神的兒子?哦,但願我們的眼睛被開啟,看見召會是甚麼!召會不是一班熱心,卻又凡俗而屬世,沒有任何分別或浸透的基督徒。召會乃是由那些因神成為聖別,生活像神兒子的人所構成的。
要記住,以弗所書是論到召會的。這卷書開頭的話告訴我們,召會是在神美言下的一班人。(一3。)神美言的第一項是我們蒙揀選成為聖別。這是神對我們的祝福,也就是祂論到我們的美言。然而,許多基督徒拒絕這項福分。神說祂揀選了我們成為聖別,但他們說他們不要和別人有分別。有些人說,『我們不要成為聖別,我們喜歡凡俗。』神說,『你們已被揀選而有所分別。』但是他們說,『我們不要有分別,我們要和別人一樣。』這樣拒絕神的美言就是背叛。哦,願主憐憫我們!因著今天的光景是如此可憐,我們何等需要祂的憐憫!我們需要看見,我們已被揀選成為聖別,使我們可以過神兒子的生活。
現在我們需要來看關於兒子的名分,關於成為神兒子的三件事。首先神豫定我們得兒子的名分,乃是藉著把祂兒子的靈放進我們裡面。在我們相信主耶穌並重生的時候,神的靈就進到我們裡面,作神兒子的靈。所以我們重生以後,能很容易並甜美的呼喊『阿爸,父』。在我們重生以前,我們頂多能說,『神阿!幫助我。』但在我們得救之後,我們自然而然帶著溫柔、親切的感覺,開始呼叫:『哦,阿爸,父。』
羅馬八章十五節和加拉太四章六節兩處都說到這事。加拉太四章六節說,兒子的靈呼叫『阿爸,父』;但羅馬八章十五節說,這樣呼叫的乃是我們。這指明我們的呼叫就是祂的呼叫,祂的呼叫就是我們的呼叫。我們與祂一同呼叫『阿爸,父』。沒有那靈,我們不能如此甜美而親切的呼叫『阿爸,父』。但是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,我們覺得何等的愉快、甜美和安適!這是一個有力的證明,神的靈在我們裡面。我們有兒子名分的靈。
許多次青年人來問我關於運動的問題;有人想要爭辯說運動沒有錯。我回答說,『我不是說運動有甚麼不對。我只要問:當你打算參加某項運動時,你能否呼喊『阿爸,父』。』他們回答說,『李弟兄,你太聰明了。你知道若是我們呼喊『阿爸,父』,我們就不會去運動了,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父不稱許這事。』我不是反對運動,我乃是反對魔鬼。你不必問我關於運動的事,你只要呼叫『阿爸,父』。你若這樣作,祂會叫你去禱告或讀經,而不是去運動。我能作見證,我曾這樣被父對付過。這就是神兒子的生活。你過的是神兒子的生活,還是罪人之子,悖逆之子的生活?
然而,生活像神的兒子不是外面規條的問題。這完全是神兒子的靈在我們裡面的問題。你若呼叫『阿爸,父』,就會知道該如何作。許多次我的孩子到我這裡來說,『爸爸,我們能到這個地方去麼?』我回答說,『你不必問我。只要你稱呼我爸爸,你就知道我要說甚麼了。』照樣,當我們到父那裡去呼叫『阿爸,父』時,我們就知道該過怎樣的生活,因為我們有神兒子的靈在我們裡面。
我們已經被豫定得兒子的名分,不僅是藉著神兒子的靈,也是在神兒子的生命裡。這是非常主觀的。我們的確有神兒子的生命。正如約壹五章十二節說,『人有了神的兒子,就有生命。』因此,我們不是神的義子,我們乃是神在生命裡的兒子。有時候,我們也許能拒絕神兒子的靈,但我們無法拒絕神兒子的生命,因為神兒子的生命已經成了我們這個人了。我們有兩個人:第一個是從我們父母所生天然的人,第二個是從神所生屬靈的人。在這第二個人裡,我們有神兒子的生命。照著我們第二個人,我們不僅有那靈在我們裡面運行並工作,還有生命成為我們的己─但不是天然的己,乃是屬靈的己。有時候我們不僅背叛那靈,也背叛我們自己,背叛我們這個人。
我不同意在召會中該有任何規條。然而,我知道在每一位神兒子裡面,都有神兒子的靈和神兒子的生命。因此,不需要有規條。譬如,在你家裡不需要貼一張規條說,你的孩子不應該喫任何苦的東西,只該喫甜的東西。假如孩子把苦的東西放進口中,即使他不懂得『苦』這個字的意義,他也會自然的吐出來。因為在每個孩子裡面的生命,都拒絕苦的東西,所以不需要關於苦的規條。我們除了有神兒子的靈之外,還有神兒子的生命。如果我們嘗到的東西,對兒子的生命來說是苦的,我們就無法假裝對這個東西很高興。即使我們可以假裝快樂,但在我們全人的深處卻不快樂,因為知道自己正在違反神兒子的生命而行動。如果我們呼叫『阿爸,父』,並照著神兒子的生命而活,在我們全人的深處就會有喜樂。事實上,我們的全人要被喜樂充滿。
我們不僅有神兒子的靈和神兒子的生命,我們也在神兒子的地位上。(約二十17。)事實上,兒子的名分特別是與地位有關,過於與生命有關。你雖是父親所生的兒子,但是因著某些法律上的原因,也許你沒有兒子的地位。你若沒有兒子的地位,你就沒有兒子的名分。因此,兒子的名分是法律上的問題。譬如,某個人實際上不是一個富翁所生的兒子。但按法律說,他若有作那人兒子的地位,他就有權繼承那人的產業。產業屬於他,不是按著生命,乃是按著地位。然而,有些真兒子,雖有父親的生命,卻失去了兒子名分的地位。這說明了一個事實,就是神兒子的生命只與生命有關,但神兒子的地位乃是法律上的問題。阿利路亞,我們有神兒子的靈,神兒子的生命,我們也有神兒子的地位。
這一切乃是為著讓我們承受產業。因為我們是神的兒子,有兒子的名分,我們就要承受神一切的所是和所有;我們有合法的地位承受父一切的豐富。在召會生活中,我們天天享受父。今天這也許只是生命的問題,但在將來這也是地位的問題。啟示錄二十一章七節說,『得勝的,必承受這些為業,我要作他的神,他要作我的兒子。』本節中作兒子和承受這些為業,不僅是生命的問題,也是地位的問題。雖然我們今天在生命上是神的兒子,但宇宙還沒有看見我們在地位上是神的兒子。然而當新耶路撒冷來到時,整個宇宙都要知道,我們不僅在生命上是神的兒子,也在地位上是神的兒子。倘若我走進一家餐館,向坐在那裡的人宣稱我是神的兒子,他們會以為我有精神病。但是當新耶路撒冷來到時,我們就不需要再說甚麼了;人人都能看見,我們在地位上是神的兒子。所有的天使要說,『你看那些人─他們是神的兒子。他們在新耶路撒冷裡享受神,並承受神一切的所是。』
今天召會是新耶路撒冷的小影。我們在召會這裡,無論在生命或地位上都是神的兒子。我們不需要彼此題醒我們是神的兒子,因為我們彼此都認得,我們是神的兒子。我們既有靈、有生命、有地位,我們就彼此瞭解也互相認識。我們承認我們都是神的兒子。雖然我們有靈、有生命、也有地位作神的兒子,但就我們的性情來說,卻沒有聖別。因此,在召會生活中,神一直調和我們,使我們因著與祂的性情調和,而得以成為聖別。
許多基督教的教師指出,以弗所書是論到召會這個主題,但他們自己卻不在實際的召會生活中。我們不滿意於只談論召會;我們要實際的過召會生活。實際的召會生活在於神揀選我們成為聖別,也在於神豫定我們得兒子的名分,有靈、有生命、並有地位。因為我們有這三樣東西,父就時常把我們擺進『調和器』中,使我們得以在性情上成為聖別。有時候父似乎說,『孩子阿!你有靈、有生命、也有地位,但你還需要被調和。你需要與我聖別的性情相調和。我已揀選你成為聖別。如今我要在你身上作工,使你成為我聖別的兒子。』這就是召會生活。
我們都盼望召會生活是平靜、安寧並平安的。但是當廚師在作飯的時候,廚房無法平靜安寧。反之,甚麼都是亂糟糟的。若是在作飯的時候,廚房不是這樣的話,筵席就出不來。今天召會生活就像一個廚房散滿了各種東西。一面說,召會生活是美妙又榮耀的;另一面說,召會生活實在是散亂的,為要使我們與神調和而成為聖別。我們越經歷混和,就越聖別。新耶路撒冷來到時,將是一個帶著靈、生命、和地位之聖別、團體的兒子名分。到那時,混和將成為過去,因為我們都被浸透、成為聖別、且被變化了。那將是完滿的兒子名分。
兒子的名分帶我們歸於神,也就是說,歸到神自己裡面,使我們在生命和性情上,與祂成為一。
當父把我們帶到完滿的兒子名分時,我們就被模成祂兒子的形像。(羅八29。)這意思是說,神要『子化』我們的全人。今天在召會生活中,這『子化』的過程正在進行著。也許你在召會中被某人觸犯了,也許你觸犯了別人;但是被觸犯和觸犯人,都有助於『子化』的過程。我不是鼓勵你們被別人觸犯或是觸犯別人,但觸犯的事無可避免乃是事實。不是你觸犯別人,就是別人觸犯你。但我們都因著這些觸犯被『子化』了。我們越被觸犯,就越被『子化』。倘若你在召會生活中從來沒有被觸犯過,也許你就沒有多少『子化』。若是你被弟兄、姊妹、和長老所觸犯,你就有福了,因為你大大的被『子化』了。然而,有些人觸犯不得。一旦他們被觸犯了,他們就要離開召會生活。在這時候,我們不但不該離開召會生活,反而更該寶貴召會生活,甚至親吻觸犯的事,因為這觸犯把我們『子化』了。每當你想要離開召會生活時,在你裡面神兒子的生命會說,『不要逃走。留下來忍受觸犯,甚至擁抱觸犯。』每當你擁抱觸犯時,這就成為你的喜樂。這就是在召會生活中的『子化』。
我們都在『子化』的過程中。我們有神兒子的靈、神兒子的生命、和神兒子的地位,但我們還需要被模成神兒子的形像。因此,我們需要更多的『子化』。主的心意是要使我們模成祂的形像,就是模成神兒子的形像。這事只能發生在召會生活中。在召會之外,我們無法被模成神兒子的形像。因此,我鼓勵你們在亂糟糟的召會生活中要喜樂;不要踢刺,乃要喜樂的接受『子化』的過程。
最終,我們將在兒子的名分上得以完成。兒子名分的完成,就是完滿的兒子名分,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。(羅八23。)這意思乃是,我們的身體要改變形狀,就是說,我們的身體也要『子化』。我們的靈已經『子化』了,我們的魂正在『子化』的過程中,而當主來時,我們的身體也要『子化』。那就是兒子名分的完成。
最終,兒子名分的意義乃是我們要承受神一切的所是,直到永遠。(啟二一7。)
CopyrightⒸ 2016-2023 臺灣福音書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