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:腓立比書四章一節,四至五節,十一至十三節,提摩太前書三章三節,提多書三章二節,雅各書三章十七節。
保羅在腓立比四章五節說,『當叫眾人知道你們的謙讓宜人。』我們雖然熟悉謙讓宜人這個辭,卻不容易充分加以解釋。許多人會說,謙讓宜人就是忍耐;然而,這個辭是用在一卷強調經歷基督之書信的末了。腓立比書主要不是論到道德、行為、性格或倫理。這卷書信的主題乃是經歷基督,全書的四章都與經歷基督有關。
我們讀四章的頭幾節時,也許不覺得這幾節的主題仍是經歷基督。但是十三節說,『我在那加我能力者的裡面,凡事都能作。』『凡事』必定包含了五節所題到的謙讓宜人。保羅囑咐聖徒要謙讓宜人,那麼他自己必然是過著謙讓宜人的生活。如果他自己不實行謙讓宜人,卻勸勉別人要叫眾人知道他們的謙讓宜人,那麼他就是假冒為善。保羅在四章五節所說的話,必定是根據他親身的生活、經歷和實行。因此,謙讓宜人必定是對基督的經歷。此外,保羅說,他在那加他能力者的裡面,凡事都能作,這事實也指明謙讓宜人就是基督。
保羅在一章二十和二十一節說到顯大基督和活基督。他在二章陳明基督是我們獨一的榜樣,然後又說到將生命的話表明出來。將生命的話表明出來,等於彰顯基督。三章給我們看見,基督該是我們的標竿和獎賞;我們必須向著標竿竭力追求,為要得著神在基督裡,召我們向上去得的獎賞。(三14。)我們不論是年幼的或是年長的,都應當竭力追求基督。這是保羅在三章十六節的觀念,那裡說,『然而,我們無論到了甚麼地步,都當按著那同一規則而行。』我們都當活基督、顯大基督、彰顯基督、並且竭力追求基督。接著,保羅在四章說到在主裡站立得住,在主裡喜樂,並叫眾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。我們若對腓立比書的主題有正確的領會,領悟這卷書的中心點就是經歷基督,我們就會看見,叫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,實際上就是叫人知道基督。我信這乃是保羅的思想。
明白聖經最好的路,就是進入作者的思想裡,抓住作者寫這卷書所根據的要點。毫無疑問,我們探討腓立比書這四章時,會看見保羅在這卷書信裡的基本思想,就是基督是他的生活、榜樣、標竿同獎賞、以及能力。保羅在這卷書裡所說的乃是:我們必須活基督,以基督為我們的榜樣,竭力追求作我們標竿的基督,並經歷基督作我們的能力。這些都該產生一種生活,就是彰顯基督的生活。
你會用甚麼辭來形容彰顯基督的生活?你會形容這生活是滿了愛的、順從的、忍耐的、謙卑的、有恩慈的麼?這幾個辭當中沒有一個能表達得完全。不錯,彰顯基督的生活必定是滿了愛、順從、忍耐、謙卑、有恩慈的;然而,彰顯基督的生活所包含的,比這些還要多得多。這些辭保羅在四章五節都沒有用到,這是很有意義的。他用的是謙讓宜人一辭。他不是吩咐我們,叫眾人知道我們的愛、我們的忍耐,乃是叫眾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。
保羅為甚麼在四章五節吩咐我們,當叫眾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?他為甚麼不說到一些其他的美德,如聖別或公義?若是你寫這封書信,你會用那個辭?也許有些人會用忠心、順從或合一,但是這些辭似乎都不合式。說『當叫眾人知道你們的忠心』,或說『當叫眾人知道你們的合一』似乎都不彀。就算我們竭盡所能,也找不出一個適當的辭來代替謙讓宜人。即使我們不能完滿的解釋或說明甚麼是謙讓宜人,我們讀這節的時候還是覺得,只有謙讓宜人纔是惟一適合這節的辭。
當保羅說我們應當叫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時,他指的是我們完滿的謙讓宜人。能叫眾人知道的謙讓宜人不是有限的,也不是部分的,乃是完滿的。
我們若要明白謙讓宜人的意義,就不該轉向哲學或道德的書。我們該轉向聖經,從聖經中尋找四章五節中謙讓宜人的意義。我們已經看見,謙讓宜人必定是基督的彰顯。保羅首先囑咐我們,當叫眾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;他知道我們作不到,所以接著又說,『我在那加我能力者的裡面,凡事都能作。』這指明謙讓宜人至少是基督部分的彰顯。
我們從整卷腓立比書的上下文來思考四章五節時,就更清楚的看見,謙讓宜人與彰顯基督有關。保羅在一章二十和二十一節說到顯大基督和活基督。叫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,必定與活基督和顯大基督有關。這意思是說,我們的謙讓宜人必定就是我們所活、所顯大的基督。我們不該把四章與這卷書其他的部分隔開。保羅在一章說到顯大基督,又在這卷書的末了說到叫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。我們所叫人知道的謙讓宜人,必定是我們所顯大的基督。
保羅在二章陳明基督是我們獨一的榜樣。毫無疑問,謙讓宜人必定與基督作我們的榜樣有關。這意思是說,謙讓宜人必定與二章所啟示經歷並彰顯作我們榜樣的基督有關。
我們曾指出,在三章有基督作我們的標竿。我們必須和保羅一同向著這標竿竭力追求。我們所竭力追求的標竿基督,必定也包括了謙讓宜人。否則,保羅怎麼可能在三章激勵我們竭力追求基督,然後在四章五節又囑咐我們,當叫眾人知道一個不是基督的事物?若是這樣就不合邏輯了。如果保羅是前後一致的,那麼他在四章五節囑咐我們當叫眾人知道的,必定就是他在三章所鼓勵我們要竭力追求的標竿。保羅既已鼓勵我們竭力追求基督,他在四章五節必不會吩咐我們,當叫眾人知道基督以外的甚麼事物。保羅既然在前三章裡這麼多說到基督,他在四章所說的,必定也與基督有關。因此我們相信,四章五節的謙讓宜人就是基督。
倘若四章五節的謙讓宜人可以用別的辭來代替,那個辭一定是基督。我們可以不說『當叫眾人知道你們的謙讓宜人』,而說『當叫眾人知道你們的基督』。這意思就是叫眾人知道我們所活、所顯大的基督,我們引以為榜樣的基督,以及我們所竭力追求的標竿基督。
謙讓宜人就是基督作我們的生活。我們所活的基督成了我們的謙讓宜人,也成了別人所知道的謙讓宜人。我們若有這樣的看見,就會領悟謙讓宜人具有重大的意義。牠絕不是基督徒生活中一個孤立的美德。相反的,謙讓宜人在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中,實在就是基督的同義辭。一面,我們可以說,我們基督徒的生活就是基督;另一面,我們可以說,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謙讓宜人的生活。因此,叫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,意思就是叫人知道我們的基督。
我們若不能叫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,那我們只不過在道理或用辭上有基督,在我們的經歷上卻沒有基督。青年人,你們的父母也許知道基督在你們裡面。然而,你們必須叫父母知道你們的謙讓宜人,好叫他們知道基督。我們必須叫我們每天所接觸的人知道我們的基督。這就是叫眾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。
我盼望強調一個事實,就是謙讓宜人一點不差就是基督自己。我們可以在道理上談論基督,但在我們的經歷中必須有謙讓宜人。叫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,就是叫他們知道我們所經歷、所活、所顯大的基督。這乃是在基督徒經歷的光中對四章五節正確的領會。
腓立比書的每一章都啟示基督。然而,在四章裡,保羅用了一個特別的辭─謙讓宜人,來表示在我們經歷中的基督。不要以為腓立比四章的水平比一、二、三章的水平低。不,四章有基督給我們經歷,並藉著我們得以彰顯為謙讓宜人。我們可以說,我們基督徒生活的中心點就是基督。我當然同意這個說法;但是從我們基督徒實際經歷的觀點來看,基督徒生活的中心點乃是謙讓宜人。謙讓宜人是個包羅萬有的基督徒美德。謙讓宜人包含愛、忍耐、恩慈、謙卑、憐恤、體諒、以及服從,就是心甘情願的降服。我們若有這樣一個包羅萬有的美德,也就有了公義與聖別。
基督徒的生活乃是一種滿了謙讓宜人卻一無罣慮的生活。惟有當我們有了謙讓宜人,我們纔會有一無罣慮的生活。我們的全人若是滿了謙讓宜人,就沒有任何空間讓罣慮進來了。
謙讓宜人的希臘字在不同的譯本裡有不同的譯法。有些譯本將這個希臘字繙作讓步(yieldingness)。中文和合本繙作謙讓的心。這些領會都沒有錯,不過都相當膚淺。還有一些譯者指出,這個希臘字的意思是合理的、體諒人的、合宜的、合式的。一個謙讓宜人的人總是擺得合式的,他的行為總是合宜的。
有些聖徒好是好,但他們就是擺得不合式。他們從一地遷到另一地,但是他們不論往那裡去都不愉快。這些聖徒擺得不合式,原因在於他們不謙讓宜人。不論景況或環境如何,一個謙讓宜人的人總是擺得合式的,他的行為總是合宜的。
謙讓宜人也包括和平、溫和與溫柔。你若合理、體諒人,又能擺得合式,那麼毫無疑問,你必是溫柔的、有恩慈的、溫和的、和平的,你也是柔和而有節制的,對別人滿有憐恤。我們已經在前一篇信息中指出,與謙讓宜人相對的,乃是合法的苛求。缺少謙讓宜人的人,對別人總會強行苛求。但謙讓宜人的意思是我們以少於我們所當得的為滿足。阿福德(Alford)說,謙讓宜人的原文意不嚴格要求合法的權益。例如,某一樣東西也許是我們的,但我們不照著嚴格的、合法的權益去要求享用。這就是謙讓宜人。
主耶穌的生活是謙讓宜人最好的說明。想想祂如何對那兩個往以馬忤斯去的門徒說話。路加二十四章十五節說,這兩個門徒『正談話討論的時候,耶穌親自就近他們,和他們同行』。主耶穌對他們說,『你們走路彼此交談的是甚麼事?』(17。)兩個門徒的其中一位帶著責備的口吻說,『獨有你在耶路撒冷作客,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發生的事麼?』(18。)主好像一無所知的問道:『甚麼事?』(19。)然後他們就開始告訴祂關於拿撒勒人耶穌的事,他們形容祂是個『申言者,在神和眾百姓面前,行事說話都有大能』。他們接著又說,祭司長和官長把祂解去定了死罪,釘祂十字架。主比這兩個門徒知道得更多,卻聽這兩個門徒講說,這看出主是何等的謙讓宜人!他們走了一段相當長的路程,『將近他們所要去的村子,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。』(28。)然而,『他們卻強留祂說,請你同我們住下罷,因為時候晚了,日頭已經平西了。耶穌就進去,要同他們住下。』(29。)主甚至與他們一同坐席。當祂拿起餅來,祝福了,擘開,遞給他們的時候,『他們的眼睛開了,這纔認出祂來。』(31。)在這整個過程中,我們看見主的謙讓宜人。
除了主耶穌以外,沒有人曾經實行這樣謙讓宜人的生活。你若讀名人傳記,就會看見,沒有人是真的謙讓宜人。但你若讀四福音書,就會看見,主耶穌的人性生活滿了謙讓宜人。主耶穌對祂的門徒滿有謙讓宜人。你能找到主耶穌『開除』門徒的事例麼?甚至對猶大,主耶穌都是謙讓宜人的。
我們在召會生活中需要謙讓宜人,特別是在我們一同服事的時候。假如某一位姊妹服事得不恰當,與她一起服事的姊妹至少面臨四種選擇:走開、和她一同糟糕的服事、糾正她、或盡力改進她。這四種選擇當中,沒有一個含有謙讓宜人。倘若這位姊妹有謙讓宜人,她當然不會走開而不顧另一位姊妹。至少她會與那位姊妹一同服事一段時間,然後運用智慧來看那位姊妹的光景,再決定能不能在愛裡說一點糾正或改進的話。倘若那位姊妹不能接受這樣的話,這位姊妹就要再等候。至終,她會有機會說話,不是照著自己的意念,乃是照著那靈的引導。這就是謙讓宜人。我們若都有謙讓宜人,召會就會美好的建造起來。
謙讓宜人這美德是包羅一切的,包括愛、恩慈、憐憫、合理、能擺得合式、以及許多其他的美德。現在我們也許能明白,保羅為甚麼在一卷這麼深的論到經歷基督的書末了說到謙讓宜人。當保羅勸勉我們當叫眾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,他所說的話是具有重大意義的。沒有一個人憑著天然的生命可以滿足這樣的要求。孔子也許非常好,但他還是有罪、墮落的。惟有主耶穌過一種滿了謙讓宜人的生活,而今天惟有基督纔能成為我們完全的謙讓宜人。我們若要總括基督人性美德的總和,最適當的辭就是謙讓宜人。叫人知道我們的謙讓宜人,就是過彰顯基督的生活,這生活乃是彰顯我們所憑以活著的基督。這樣的生活就是基督自己作一切人性美德的總和。這就是基督作我們的謙讓宜人。
CopyrightⒸ 2016-2023 臺灣福音書房